如何理解rman差异增量和累积增量

分类:编程技术 时间:2024-02-20 15:57 浏览:0 评论:0
0
本文主要介绍“如何理解RMAN的差异增量和累积增量”。在日常操作中,相信很多人对于如何理解RMAN的差异增量和累积增量有疑问。小编查阅了各种资料。我整理了一个简单易用的操作方法。希望能帮助您解答“如何理解RMAN的差异增量和累积增量”的疑惑!接下来就请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吧!

1.概念

差异增量(Differential):是低级备份或者说自同级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所有数据块,顾名思义,即自上次备份以来的差异数据块必须做好准备

如果之前的备份既包含低级别又包含同级别,则优先备份最近一次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块低级别(n-1)。

如果没有n-1级备份,则选择自同级别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块进行备份。

< p>如果没有同级备份,则备份下一级从(n-x)起变化过的数据

如果有n-1级且同一级同时存在,然后备份自同级数据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


累计增量(Cumulative):是自备份n-1级(上一级)以来发生变化的所有数据块或更低级别

如果上次备份中同时存在低级别和n-1级别,则优先备份n-1级别之后发生变化的数据块

如果没有n-1级,则准备更低的级。 (n-x)

2.备份策略及恢复

以rman多级增量备份为例备份策略:

增量备份需要0级备份作为基础。之间的区别0级备份和全量备份是指0级可以用于增量恢复,但全量备份不能。

备份策略:

例如:我们制定以下一周的备份策略

一个案例研究。
工作日差异增量累计增量

周日   Level 0 Level 0

周一 Level 2 Level 2

周二 Level 2 2 Level

< p>周三 1 级 1 级

周四 2 级 2 级

周五 2 级

周六 2 级

周日 0 级0

对于差异增量,周一的二级备份数据从周日到周一发生变化(没有n-1级别,也没有同一级别)

       周一至周二二级备份设备变化数据(不存在n-1级,而是同一级别)

 周四二级备份变化数据周三到周四(n-1级)

周五二级备份从周四到周五的变化数据ay(有n-1级,有同级)

周六的二次备考数据从周五到周六有变化(有n-1级,有同级)

>

如图:

如果周六需要恢复数据库(周五的次要备份完成,周六不备份),则差异增量只需要使用周日的0级、周三的一级、周四、周五的二级加上归档日志即可完全恢复

< p>对于累计增量,周一级别 辅备设备从周日到周一的变化数据(没有n-1级别,有更低级别)

周日到周二周二的二级备用设备(没有n-1级,有更低级别的有更低级别)

周三的1级准备从周日到周三发生变化(有n个) -1 级)

周四的列弗el 2 准备工作从周三到周四发生变化 更改了数据(有 n-1 个级别)

周五的二次准备 周三到周五发生了变化的数据(有 n-1 个级别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sp;周六的二次备考数据从周三到周六有变化(n-1级)

如图:

p>< p>

周六需要恢复数据库(周五二级备份完成,周六不备份),累计增量需要周日为0级,周三为1级,周五的二级加归档日志可以完全恢复

以上是一周的备份策略。如果想要制定长期的备份策略,只需延长备份时间即可得到新的备份策略。这取决于您可以接受的备份和恢复级别。有关典型备份命令,请参阅最后的备份策略。如下:

零级backup
备份增量0级数据库;
一级差异增量
备份增量1级数据库;
一级累积增量
备份增量1级累积数据库;

备份策略典型案例:

每六个月做一次数据库全量备份(包括所有数据和只读表空间)
做一次零级每月备份一次(不包括只读表空间)
每周进行 1 级备份
每天进行 2 级备份

任何数据库更改都需要重新同步 CATALOG 目录并重新- 备份(如添加数据文件)或重新备份(如修改表空间为只读)
建议备份一段时间的归档日志,并定期备份将存档复制到磁带

完整数据库备份脚本
运行{
分配通道c1类型磁盘;
分配通道c2类型磁盘;
分配通道c3类型磁盘;
备份完整标签'dbfull'格式'/u01/oradata/backup/full%u_%s_%p' 数据库
包括当前控制文件;
sql '更改系统归档日志当前';
备份文件perset 3 格式'/u01/oradata/backup /arch%u_%s_%p'
归档日志所有删除输入; #备份存档是可选的,可以单独定期备份
发布通道c1;
发布通道c2;
发布通道c3;
}

零-level备份脚本
run{
分配通道c1类型磁盘;
分配通道c2类型磁盘;
分配通道c3类型磁盘;
备份增量0级标签' db0' format '/u01/oradata/backup/db0%u_%s_%p'
数据库跳过只读;
sql '更改系统归档日志当前';
backup filesperset 3 format '/ u01/oradata/backup/arch%u_%s_%p'
archivelog所有删除输入; #备份存档是可选的,可以单独定期备份
发布通道c1;
发布通道c2;
发布通道c3;
}

< br/>一级备份脚本
运行{
分配通道c1类型磁盘;
分配通道c2类型磁盘;
分配通道c3类型磁盘;
备份增量级别1标记'db1'格式'/u01/oradata/backup/db1%u_%s_%p'
数据库跳过只读;
sql '更改系统归档日志当前';
备份文件perset 3格式'/u01/oradata/backup/arch%u_%s_%p'
归档日志全部删除输入; #准备一个存档是可选的,可以单独定期备份
发布通道c1;
发布通道c2;
发布通道c3;
}

如果你按照上面的备份策略,那么每天需要备份的数据量就只是一天的变化量。进行恢复时,最多需要恢复1个零级备份+3个一级备份+6个二级备份+当月的归档文件。如果这样的恢复时间是不可接受的,则可以缩短零级备份之间的时间间隔。每次备份后,原则上可以删除备份点之前的归档日志。然而,为了进一步的安全和未来的需要(例如使用LOGMNR来查找所需的信息),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存归档日志,直到可以将接受的时间点存储在磁带等廉价存储设备上。

至此,“如何理解RMAN的差异增量和累积增量”的学习就结束了。希望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能够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,去尝试吧!如果您想继续了解更多相关知识,请继续关注网站。小编会继续努力,给大家带来更多实用的文章!

1.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,仅作为参考研究使用,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!
2. 本站积分货币获取途径以及用途的解读,想在本站混的好,请务必认真阅读!
3. 本站强烈打击盗版/破解等有损他人权益和违法作为,请各位会员支持正版!
4. 编程技术 > 如何理解rman差异增量和累积增量

用户评论